1979年,小平同志收到了这样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如今已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但我还能够从事脑力工作,恳请您为我安排一份工作。”这封信虽然简短,但却透露出写信人并非普通人。而信中的署名——金默玉,若让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么爱新觉罗·显琦这个名字无疑会勾起一些人的记忆。爱新觉罗的名字,让人不禁联想到皇室的辉煌和历史的深远,这位写信求职的人,正是清朝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的第十七女金牛股配资,后来被人称为“清朝最后一位格格”。
若追溯金默玉的身份,她曾是皇宫中的一位格格,然而,随着清朝的覆灭,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从一名地位显赫的格格到改名换姓求职,金默玉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沉浮?在清朝灭亡之后,这位“清朝最后一位格格”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命运波折?
展开剩余86%金默玉在去世前曾曝出一宗清朝皇室的丑闻,这桩丑闻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不小的风波。那么,这起皇室丑闻究竟是什么?为何直到去世前才敢公之于众?这一切与她在清朝覆灭后的遭遇息息相关。
金默玉的父亲,爱新觉罗·善耆,被许多人视作一位开明之士。在清朝衰败之际,这位肃亲王曾多次试图拯救自己的祖国。当时,国外的工业和科技发展已远远超越了清朝,为了让当时的统治者看到清朝与世界的差距,肃亲王不止一次地将外国的望远镜、留声机等新兴技术送到朝廷。然而,当时的统治者抱持着盲目的自大,认为外国依旧是蛮荒之地,根本不值得清朝效仿。他们把这些先进的物品视作“玩意儿”,甚至有人借机污蔑肃亲王,称他有篡位之心。尽管肃亲王竭尽全力想要唤醒国君的警觉,他的努力却得到了冷遇,最终自己被诬陷为“谋反”。看到这种情形,肃亲王痛心疾首,多次对家人感慨:“清朝必定灭亡。”
在清朝灭亡的现实面前,肃亲王选择放弃了他曾经一心想要推广的新技术,将国外带回的物品全都留在了家中。年轻的金默玉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的科技和新奇事物。然而,尽管父亲早已看清朝廷的腐化和无能,面对清朝的正式灭亡,肃亲王依然不肯放手。他甚至拒绝在溥仪的退位诏书上签字,成为唯一一个拒绝签字的亲王。虽然清朝已亡,但肃亲王心中依然未曾放弃复辟的梦想。
然而,肃亲王复辟清朝的计划注定无法实现。由于当时国外的强大,他认为可以借助外力复兴大清,于是他选择了与日本的接触。日本人看中了肃亲王的身份和资源,表面上答应支持他复辟,实则心怀鬼胎,根本不愿在背后付出实际行动。最终,肃亲王的“宗社党”复辟行动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肃亲王并没有放弃复辟之志,他决定从家庭内部着手,培养子女成为复辟的力量。为此,他将孩子们送到国外,接受先进的教育和训练。金默玉回忆道,当时她的哥哥们虽然进入了最好的军事学校,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学习。沉浸在优渥的生活中,他们更关心的是个人享乐,根本无心为复辟大计做出贡献。金默玉还记得,她的哥哥们中,甚至有几位在留学期间染上了鸦片,学习不仅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堕落。
作为家中的第十七个孩子,金默玉并没有在清朝的鼎盛时期生活过。对她来说,清朝早已不再是一个有感情寄托的存在。金默玉的成长环境也并非如她父亲所设想的那样。她生活在肃亲王的影响下,虽然没有直接感受到清朝的统治氛围金牛股配资,但家族的文化和规矩依旧深深影响着她。王府的生活充满了繁琐的礼仪和压抑的规矩,尤其是对于女性的要求——必须保持端庄与文雅,甚至连用餐时是否能拿到远处的菜都被严格约束。对于金默玉来说,这种约束极为不适应,常常让她感到饥饿,而她的姐姐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金默玉对这些规矩的反叛,最终让她赢得了“革命儿”的称号。特别是她回国后,从日本学成归来时,她的态度更加反叛。她拒绝受到家庭的束缚,开始追求更自由的生活。她不仅偷偷为自己找了一份在日本公司的顾问工作,还积极参与时尚运动,如网球和骑马,这些在王府的其他人眼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行为。
有一次,金默玉的哥哥在街上看到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竟然挂着自己妹妹的照片,愤怒之下冲进店里质问店主。店主并不知道那是王府中的格格,然而,当他得知真相后连连道歉,迅速将照片取下,送回王府。事实上,金默玉当时穿着男士短发和旗袍,这种打扮与传统的格格形象大相径庭,店主并未意识到那是王府中的人。
金默玉改名为“金默玉”是因为她拒绝家族安排的婚姻。当时,王府中的人试图将她嫁给另一个王府的人,但金默玉听到这一消息后坚决反对。为了逃避家族的安排,她最终决定离开家族,拿到了自己的出生证明,开始以“金默玉”的名字生活。虽然当时她没有预料到未来的艰难,但她已经准备好踏上自己的人生旅程。
肃亲王在世时一直抱有复辟清朝的梦想,他与日本的联系也因为这一原因变得密切。然而,当肃亲王去世后,曾与他合作的日本人川岛浪速开始暴露出他们的真实面目。川岛浪速迅速掠夺了王府的家产,将所有财产转移到自己名下。金默玉回家时,只得到了一百块钱以及九口人需要养活的沉重责任。为了维持生计,她不得不将家中的物品一一变卖,甚至开过洗衣店和四川饭馆,勉强维持生计。直到她的饭店被合并,公司为她安排了一份每月60元的工作,生活才有所好转。
金默玉在36岁时才结婚,尽管年龄较大,但这段婚姻是她自己选择的。她的丈夫马万里是一位画家,虽然当时他生活困窘,甚至连地方都没有,但金默玉的到来改变了他的命运。她为马万里提供了创作的机会,也给了他重新开始的勇气。四年的幸福时光过后,1958年2月,金默玉因身为格格的身份被捕,开始了长达15年的牢狱生活。为了不连累丈夫,她选择了与丈夫离婚。
在这漫长的刑期中,金默玉始终忍受着孤独和困苦,直到刑期结束后,她被安置在一个农场工作。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施有为,施有为质朴的追求打动了金默玉,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尽管生活依旧贫困,但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艰难。
金默玉在1976年因长期劳动而病倒,农场为她办理了病退,但每月19元2角的工资远远不足以维持她的生活。因身份问题,她始终无法找到合适的脑力工作。三年后,她不得不写信给小平同志,求助于他。这封信,成为
发布于:天津市富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