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弘利配资,只用36根铜条竟能换来一个黑种男子吗?
你能相信,一匹马竟能换取15名黑人奴隶吗?
只要满足非洲酋长们提出的条件,
你便能从他们手中换来那些利润翻百倍的“商品”——“黑人奴隶”。
与这种“和平交易”相比,欧洲殖民者早期掳掠黑人的手段更加残忍震惊世人。
从葡萄牙人的“经济驱动”,到英国人的“高峰期”,再到美国人的“秘密运作”,
展开剩余90%这场“人类肉体买卖”的惨无人道行为,延续了整整四百多年。
本文将全面揭示黑奴贸易的黑暗历史,内容较长,建议收藏后细读。
15世纪,葡萄牙率先开启了贩卖黑奴的恶劣生意。
为打破经济限制,获取东方更多黄金和香料,
葡萄牙人决定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他们在抵达印度之前,意外发现了非洲大陆。
虽然非洲的香料品质不及东方,但依然能带来可观的利润。
随后,更多欧洲国家陆续加入殖民掠夺的行列。
1441年,葡萄牙海盗船长安塔姆·贡萨尔维斯在西非海岸航行时,俘获一对黑人男女带回葡萄牙,
这是殖民者掳掠黑人的最早有据可查记录。
贡萨尔维斯带回的黑人震惊了整个葡萄牙社会。
1444年,葡萄牙当权者出资组成两支海盗队,驶向非洲。
他们在西非沿岸穷追猛打,四处寻找并强行掳掠黑人。
此次航行带回了235名男女老少,直抵葡萄牙巴塞罗那港。
返航途中,这些黑人遭受非人般的虐待。
成年男子被关押于幽暗船舱,女子则被逼留在甲板上,悲鸣声回荡海面。
抵达后,他们作为奴隶被公开拍卖。
这标志着黑奴贸易真正拉开序幕。
然而15世纪中叶,欧洲劳动力并不匮乏,
黑人奴隶在当时欧洲市场销量稀少,掳掠数量有限。
直到15世纪末,美洲被发现,欧洲殖民扩张进入全新阶段。
欧洲资产阶级和各种逐利者追随哥伦布的航线,
如狼似虎地吞噬这块肥沃的大陆。
从1492年至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几乎所有欧洲强国都争夺美洲土地。
当时最强大的西班牙夺得美洲大部分领土,密西西比河以西直至太平洋沿岸尽归其下。
葡萄牙则占据南美最大的巴西,
其余领地由英国、法国、荷兰瓜分。
殖民者在争夺土地的同时,以极端残忍手段屠杀并奴役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数量骤减,无法满足种植园和矿山对劳动力的庞大需求。
虽然黑人奴隶被运入美洲,但初期他们更先从欧洲本土挖掘劳动力。
统治者千方百计将贫穷饥饿的欧洲底层百姓运往美洲。
为此创造了“契约奴隶制”,
凡是自愿或被迫前往美洲、无法支付跨大西洋旅费的人,必须与船长或商人签订契约。
抵达美洲后需在2至7年内完成工作,以偿还旅费。
这类人被称为契约工,待遇与奴隶无异弘利配资,俗称“白奴”或“契约奴”。
在黑奴制度确立之前,白奴数量占大多数。
以契约奴制度盛行的英属殖民地弗吉尼亚为例,1683年白奴人数达1.6万,而黑奴仅3000多。
尽管白奴数量增长迅速,但仍无法满足种植园庞大的劳动力需求。
殖民者还试图通过其它途径补充劳动力,
例如袭击亚洲沿海村庄,掳掠中国、印度等地人民为奴。
然而当时中国国力强盛,不允许殖民者肆意为所欲为,
且当时缺乏大规模将亚洲奴隶运输到美洲的航运技术。
因此,非洲成为更方便、收益更大的奴隶来源。
非洲特别是西非沿海,社会极度落后,
没有统一的强大政权,部落间矛盾重重,战争不断。
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落后,统治者难以阻止殖民者的掳掠。
部分部落酋长甚至在殖民者威逼利诱下,沦为奴隶贩子。
黑人一旦被运往美洲,不仅法律上毫无权利,
在异乡的社会中也得不到任何保护。
他们与土著印第安人截然不同,孤立无援。
在奴隶主的严密控制下,逃脱几乎不可能。
1502年,也就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第十年,
葡萄牙人首次将黑人奴隶运往西班牙殖民地贩卖,
这是美洲黑奴贸易的开端。
虽然西班牙拥有美洲最大殖民地,急需劳动力,
但依据《托尔德西里亚条约》,西班牙不得直接到葡萄牙势力范围内的非洲掠夺黑人。
这为葡萄牙奴隶贩子提供了巨大利益空间。
在庞大劳动力需求和巨额利润驱动下,
西班牙国王于1510年颁发特许证,授权各国奴隶贩子向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运送黑人奴隶,
这被称为“西班牙合同”。
1592年,奴隶贩子戈麦斯·雷纳尔以高达一百万杜卡(欧洲流通金币)价格取得该合同,
合同要求他在九年内每年供应3500名黑奴,
未达标者需缴纳每少一人10个杜卡的罚款。
“西班牙合同”成为奴隶贩子们争夺的抢手资源。
拥有非洲话语权的葡萄牙,自然成为这份合同的垄断者。
从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末,葡萄牙牢牢把控着美洲奴隶贸易的垄断权,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80年代,
当时有两种掳掠奴隶方式:
一种是由海盗组成“捕掠队”,只要发现黑人踪迹,便以武力强行掳走,
但效率低且时有抵抗导致伤亡;
另一种是参与非洲部落间战争,从战俘中获取奴隶。
1567年,英国奴隶贩子霍金斯在塞拉勒窝内海岸与一黑人部落首领勾结,
联手攻击另一个拥有约万人部落。
霍金斯带领200余船员纵火焚毁整个部落,众多无辜平民惨死。
战后,他获470余名俘虏。
英国奴隶贩子如此行事,葡萄牙及其他国家的贩子也多有类似残忍行径。
大量黑人部落被毁灭,无数黑人被迫背负枷锁,沦为奴隶。
这一阶段,无论捕掠队作战还是介入部落战争,
西方殖民者付出的生命与财产代价都相当巨大。
随后,他们逐渐转向以马匹和欧洲工业品,
用“物物交换”方式,从非洲酋长手中骗取奴隶。
这种交易更容易被非洲部落接受,奴隶来源也更加稳定。
于是奴隶贸易逐步从武装掳掠演变为商业买卖。
史料记载,1677年英国伦敦的贩卖船“阿瑟号”,
在西非尼日尔河三角洲与一部落酋长达成交易:
“用36根铜条换一名黑人男子,用30根铜条换一名黑人女子。”
16世纪80年代,随着美洲金银矿及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
对黑人奴隶的需求骤增。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奴隶专卖组织纷纷出现。
1672年,英国率先成立“英国皇家非洲公司”,
借助国家军队力量,以西非沿岸奴隶堡为基地,深入非洲内陆。
到了17世纪,奴隶贸易几乎完全由各国非洲公司垄断,
规模远超海盗时期。
仅英属西印度群岛殖民地从1680年至1786年,
美洲就输入213万非洲黑人。
此阶段,英国奴隶贸易迅速超越葡萄牙、西班牙的私人经营,
与荷兰和法国展开激烈竞争。
18世纪初,英国打败西班牙和荷兰,取得海上霸权,
并获得西班牙合同,成为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奴隶贸易专利权持有者。
英国迅速崛起为头号奴隶贩子。
1783至1793年十年间,英国贩卖奴隶超过三十万,
这是奴隶贸易的鼎盛时期。
第三阶段始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
这一时期以禁止奴隶贸易及奴隶走私为主。
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
直接在非洲奴役黑人并维持海外殖民市场,逐渐比贩卖奴隶利润更丰厚。
英、法、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相继颁布禁止奴隶贸易法令。
此时,北美英国殖民地虽已独立建美利坚合众国,
但其资本主义尚处发展阶段,种植园经济依然主导。
尤其1793年轧棉机投入使用后,西欧对棉花需求骤增,
美国棉田面积扩大,依然需要大量黑人劳动力。
贩卖黑奴依旧极具利润。
西欧国家限制本国奴隶贩子,却给了美国奴隶贩子走私机会。
虽然国际社会禁奴声浪高涨,实际黑奴买卖并未消失,
从公开合法转为秘密走私和非法交易。
这一时期主要由美国奴隶贩子操控走私黑奴。
真正的奴隶贸易废止,实际上被推迟了近一个世纪,
这场惨无人道的人体买卖持续至19世纪末弘利配资。
发布于:天津市富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